工业革命刚开始自动化时的人们一定想不到,他们的孙子的孙子会越来越累的跟孙子似的
我身边有朋友失业蹲家里半年了。我自己不久前也经历了Burnout(电量被榨干),正在找个舒服的姿势躺平。
不同的是,我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深层原因,以及随时可以脱蹲的完整方法。
如果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就别乱滑了,花几分钟好好看完这一个回答。这个回答可能就是改变你命运的那个。
什么是家里蹲
“该上班”的年纪不上班,天天待家里的人。
家里蹲里的一部分硬核蹲,除了偶尔买东西之外完全不出门、或者只在深夜出门的,也叫“茧居族”。
蹲家里都干啥?(对照看看你是不是这个状态)
有些天天刷手机看电脑,小说游戏电视剧。有些在准备考试,考研考公考证。一小部分在搞自己的线上非常规工作。
找工作的状态:
- 找工作又不知道有什么适合自己的机会
- 感觉自己啥都不会,啥正经工作都找不到
- 能找到的工作又累又没有意义,还攒不下钱
- 即使高薪,一想到那个工作氛围就心累,被逼加班,一身KPI,领导PUA,人际关系更烦
- 跳槽还不是从一个坑跳另一个坑
- 觉得自己不适合上班,但是又不知道兴趣在哪
心理状态:
- 累了,这个B世界 ←_←
- 焦虑。自责。羞愧。迷茫
- 懒。没有目标和动力
- 对自己还有比较高的期望,不敢做一个底层或者阶级下滑
- 在乎外界的目光,觉得没工作是个耻辱,被大妈戳着脊梁骨,说这个人没有前途(Rap)
- 恨社会,恨父母,恨自己,嫉妒别人
- 间歇奋发图强,持续混吃等死
就这么边躺平,边挣扎,低头是深渊,抬头是利箭。
来抱抱。不要自责,这些其实不是你的问题,下边会说到。
蹲家里的都是哪些人?
其实蹲家里的各种人都有,并不是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各种受教育程度,技能掌握,职场经历,个人资产,家庭条件都有。
有留学回来,985/211,工资很高,之前工作很吊,家里有钱的;
也有没学历,没技能,没存款,家里没钱的。
共同点是:
- 一般都没有房贷,大部分还没结婚没孩子,所以不至于失业了也不敢停下来
- 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生活的目的
- 很多有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
- 还有很多蹲的久了有点社交恐惧
很容易想到,既然这么多不同阶级、不同经历的人都不约而蹲,这明显已经不是个人或者家庭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这个咱们等会儿细说。
再找个工作就得了呗,怎么就蹲了呢?
→ 失业后工作难找、不知道什么工作适合自己、或者感觉心累暂时不想找了
→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所以虽然有了时间但不知道该干啥
→ 一蹲发现原来蹲着也挺爽,除了需要脸皮厚点
→ 继续蹲,一些原生家庭问题导致心理方面比较敏感的人,开始自我怀疑,自卑,认为自己干啥啥不行;另外一些人开始思考是不是老子其实没问题,是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有问题
→ 蹲的久了,有些人开始进入下行恶性循环,越来越懒,社交恐惧越来越明显,甚至焦虑抑郁;有些人爽的不行,推翻了原有的价值观,发现了新的活法
→ 不管哪种,持续蹲住……
大家不约而蹲的 原因 是什么
刚才说了一下,造成这个现象存在社会层面的原因。但是其实不只是社会这一个层面,而是综合的、多层次的原因。
接下来咱们从6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4D立体、身临其境地看看这些原因。这6个层面是:个人,家庭,学校,工作,社会,人类发展阶段。我也称这6个层面为“社会现象原因分析6层面”:

1. 个人
-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
- 家里蹲的人一般都看重意义感,比较勇敢,但是有一点非黑即白思维
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所以这两点问题根本上来说其实还是接下来几个层面的问题导致的。
2. 家庭
- 小时候(特别是4岁前)对孩子的忽视、虐待造成的永久性心理创伤,导致孩子在长大后容易焦虑抑郁或有其他心理问题,不能正常生活工作。美国的流浪汉中有约1/3有精神疾病,英国是约1/2。
- 成长过程中一些父母既不会教育,也给不到帮助,还经常添麻烦,只知道控制子女、施加压力。“现在这年轻人真娇气,工作哪有不难的?想当年我们……”“供你上学那么多年,结果年纪轻轻一天蹲家里,让我们这老脸往哪搁?”“你心理有问题的事别说出去,也不嫌丢人”……
3. 学校:
- 教育体制整体设计目的就是给国家培养螺丝钉,并不支持每个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也不怎么支持创新(虽然天天这么喊)。这就导致——
- 上学就是为了工作,哪怕一路读到了博士,也是为了博士毕业能有更好的工作。很少有人是因为喜欢
- 唯分数论。大部分人都只知道考高分,日复一日不停刷题背诵
- 竞争性。不仅要考高分,而且要考的比别人高才算,要做分数的人上人。幼儿园一结束就开始天天学习做作业的日子,没有作为人类最自然的有玩耍的童年。
- 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高考完分数终于有了,该选专业了,才发现不知道选啥,很多是瞎报的、自己并不喜欢的。而且随后你发现,从学校到社会都不怎么支持你转专业……
- 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学校学的东西不是社会需要的,或者付出回报不成正比,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比如绝大多数文科专业和一长串的劝退工科专业。
而全民卷分数的根本原因,又是后边要说的社会层面的问题。
4. 工作
- 对人的压榨是一视同仁的、无处不在的。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月薪5万还是5千,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是一样加班,一样被PUA,一样吃大饼喝鸡汤,一样当社畜。天降福报,雨露均沾
- QB组合。绝大部分工作本来就没Q啥意义,还B事贼多
- 竞争无处不在。一帮无产阶级为了一口汤勾心斗角,争当人上人,啥破工作都一帮人排着队抢……
- 35岁问题。大部分私企都是35岁之后一脚踢开,顺便赠送一堆身体问题
可是你要问企业老板,他们又说他们也很难,“你看我毛利才40%,这个税一交,各种硬成本一去,真是没啥利润啊……” 那问题出在哪呢?——
5. 社会
- 没有足够的基本社会兜底,导致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男女都是,爬的再高都没有安全感。就像在爬悬崖上的梯子,不管身处哪个阶级,总感觉稍一滑落,脚下就是深渊。没有家底的,谁敢失业?仅有的那点失业保险还只能领半年,而且医保敢断的话,下个月生病住院你就只能自费。啥?还想要养老金?哈哈哈……
- 人人都争当人上人,追求阶级上升,安全感来自于脚下踩着别人
- 整个社会弥漫着焦虑与戾气。所有人都只想搞钱,而且是搞快钱。“什么创新?大笔钱砸下去,5年看不到任何收益,谁爱干谁干反正我不干”
- 对兴趣和创新的探索,是建立在对失败的支持上的,而这个支持很少。所有探索都是试错的过程,必然会有失败,社会不仅要创造鼓励尝试的环境,而且在尝试失败了之后要有个安全网兜底,这样大家才能安心探索、创新。而现在国内,HR看你2年换了3份工作,就觉得你这人不行,不稳定,回去等通知吧。
- 高房价和消费主义(其实房价也是消费主义)把你赚的钱再挤出来,保证让你一直在轮子上转,停不下来
- 社会评价标准单一。整个东亚中日韩都是这X样,压抑的人们天天跳楼。“到啥年龄干啥事”“人家都这样咱也不能当那个异类”“买房结婚生孩子进体制”。你爹是你爹就罢了,然后你发现你老师、你领导、你老婆、你客户、你社区的工作人员、社会上所有人都想当你爹,甚至当你爷爷,告诉你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什么时候干。我去NM了个优美的语言……
- 小地方找不到工作,得靠关系;大地方生活成本高,躺不平
- 看到更大的世界带来的冲击。以前是在大雾中跑步,你只能看到周围5米那几苗人。现在突然天放晴了,你跑了半天抬头一看,有一帮孙子早就在终点线上打着遮阳伞戴着墨镜喝着奶茶了,还有一帮孙子直接坐在了裁判席上……你低头看了下自己,又挡着刺眼的阳光看了看漫漫前路,顿时气血攻心,直接在跑道上躺了下来,做了个路障。
- 经济整体处于衰退期,失业率本来就高,再加上一直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工作更难找。记得有专家说“不能提高劳动力的工资,低工资是中国的优势”吧?国内现在高端产业没多少,大部分产业都是拼劳动力成本的低端产业,所以绝大部分人只能成为被压榨的“人力资源”了。这就是为什么你在学校学了半天微积分发了半天论文,到了社会上一看,2012实验室不需要那么多人,而剩下的工作都是高中生培训3个月都能上岗的,用了一帮研究生在干,而且同样是培训了3个月才上岗的……
- 人太多了。人多了就不值钱了。你是人口红利,你的幸福没人在意。
- 网络、外卖的普及满足了基本的打发时间需求和吃饭需求,成为了能蹲家里的硬件前提。
良心话说,咱们改革开放才小几十年就能有现在的生活水平,的确很牛X了。但是天天歌功颂德也不是个事啊对吧,看到问题才有继续进步的可能性不是。
家里蹲这个现象其实和平成废宅、三和大神、躺平这些都是相关的,是一大类。
其核心都是一样的:阶级固化,没有上升希望,工作很累又没有意义,打零工基本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不用出门的娱乐和外卖。
6. 人类的整体发展阶段
- 绝大部分工作本来就不适合人类的天性
人类本来每天都是干啥的?每天花几个小时摘果子打野鹿钓鱼,吃完饭之后剩下的时间就围个篝火坐下来吹牛逼,讲故事,练乐器,做手工,画画,做爱。
这些事情现在都变成了高端娱乐项目,是要有时间,还得花钱才能“体验”的。
但是咱们的基因和那时候还是一样的,只是外部环境在最近几百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绝大部分工作在200年前都是不存在的,是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创造出来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并不适合人类的天性。
大部分服务员,生产操作人员,行政,库管,采购,销售,财务,司机,银行职员,公务员,快递员外卖员,干的都是很重复的没有意思也没有意义的事情,只不过当前社会要运行起来就需要把一些人安在这些岗位上干这些事而已,而大家也不过是为了赚钱才干这些的。而且不管怎么洗脑,在公司工作都是在帮别人实现梦想,怎么着还非得从里边找出个意义来,非得喜欢上被QJ的感觉?
这就是为什么外企人都不加班,法国这帮懒鬼一周上5天班还要抗议游行想变成4天的根本原因。
因为人类的天性就决定了干这些工作就只是为了赚钱而已,不可能从中发现意义或者喜欢上这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异化。
所以,不要自责了,你不想工作不是你的问题,不想工作才是正常的状态。只不过从小生活在东亚这个环境中,让你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已。北美澳洲失业的人很多,大家每天拿着救济金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很多人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欧洲南美更别提了,这帮人年纪轻轻一天游来荡去,不干正事,和朋友拿杯咖啡,找个台阶一坐,一整个下午就杵在那看闲书吹牛逼欣赏日落。
不同的就是没有拎着菜篮子的大妈在后边戳他们脊梁骨。

不过,不工作其实并不是目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业、为了自己而工作才是正确的方向。这个下边会说。
- 科技发展可能会让更多人失业
前两天李开复说,10年后AI和自动化会代替人类40%的工作(品一下。10年,40%)。
资本是只看利润的,所以只要AI真的好用,肯定就会毫不犹豫地踢掉人工,换上机器。
而当前咱们处于这么个尴尬的过渡时期:机器和自动化还不够厉害,替代不了咱们的工作,而且政府也没有足够的钱能兜住这么多不工作的人,所以大面积躺平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实现不了。
目前各个国家不工作的人比例都不高,这小部分人能不能躺的平、躺的舒服就看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福利水平了。比如日本的平成废宅就可以比咱们躺的平一些,因为日本本来就人少钱多,废宅人数占比更少,可以一周干两天兼职收银员就能过上吃穿不愁还能买手办的日子。而咱经济没那么好,福利更差,就只能躺一下挣扎两下,肝又肝不动,躺又躺不平,就卡在这里。
早在18XX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就开心地预测几十年以后人类就能天天躺着喝茶看报了,活都会被机器干掉。他们一定没想到,他们的孙子的孙子会越来越累的跟孙子似的。
那接下来AI真的会解放人们的劳动吗?其实没有人知道。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整个世界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总结
看完以上这6个层面的这么多问题,能发现很多都是整个国家甚至人类社会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总结起来是4类:人性,竞争,制度,经济。
其实除了家里蹲、躺平这个话题,当前社会的很多其他现象都能在上边这些点里找到原因。
这其实是一个全球大潮
视角再放高一些,其实目前全球都在涌起一波离职大潮,也就是The Great Resignation (大辞职)和 Quiet Quitting(安静辞职)。
The Great Resignation :从2021年开始,根据麦肯锡的一个报告,美国2021年连续好几个月每个月有400万人离职,没离职的人里也有40%考虑半年内离职。整个欧洲也同步存在着这个大辞职潮。
大约一半人离职后从事了不同的行业,也有自己创业的,或者做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工作,或者直接做兼职工作。
原因是人们都不愿再忍受恶心的公司文化,厌恶加班,开始看重工作的意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以及自我实现。
Quiet Quitting是2022年爆发起来的,指的是没辞职,但是只做岗位职责规定的最小工作量,多一点都不干,不加班。这些人一般都是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或者burnout了,用中国话说就是干电池电量被榨干了,但是又需要那点工资。盖洛普调查发现至少一半有工作的美国人都在安静辞职状态。我自己就在21年底经历了Burnout,目前正在Quiet Quitting中。
所以你并不孤单,这其实是一个全球的大潮。
脱蹲的主要障碍
想脱蹲但没成功的人基本都是因为以下6个困难:
- 思维制约。人绝大部分时候都是被自己的思维限制了,并不是外部环境真的没有任何选择。比如认为能找到的工作就那么几种,认为蹲家里是不正常的,认为人的活法就应该是什么什么样,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导致的
- 没有信息/方法。不知道按照自己这个现状,接下来应该从什么方向入手去找工作,有什么机会其实是适合自己的但是自己不知道
- 觉得自己啥都不会
- 不知道自己喜欢啥
- 没钱。可能缺乏最基本的启动资金,比如报班、探索职业方向的一些花费
- 社交恐惧。出门就免不了社交,找工作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说一下怎么脱蹲,顺便解决这6个困难。
脱蹲的方法
3个前提
脱蹲就是在改变生活,而改变生活的前提是要有3样东西:相对健康的身体,足够的时间,选择的自由。
- 相对健康的身体:这里的健康包含生理和心理健康。记住,这里说的是相对健康,我们不需要绝对的完全的健康,很少有人身体或者心理没有一点问题,有个腿脚不方便或者焦虑、轻微社恐这些问题并不影响找工作,实在是有比较严重的问题的,基本上也总能找到能赚钱的事的,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完全不需要局限于传统的工作,那么多种工作,总有几个适合你。
- 足够的时间: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蹲家里的人因为失业,反而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时间。时间是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管对谁都是。很多月薪过万的人其实没有自己的时间,他们除非停下来,否则只能那样日复一日干着不喜欢的事,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一点钱,一直重复下去……所以估计他还挺羡慕你。
- 选择的自由:暂时不要有债务,贷款,不要买房,不要有大额消费,不要结婚生孩子。如果已经有了其中几项,就尽快摆脱,无法摆脱的就接受,也没什么大不了。被房贷压着的人会失去比较多的探索的自由,不敢改变现状。如果你没有以上这几点外部压力,那恭喜你,你有了人活着第二大有价值的东西——自由。
其实这3样东西同时也是人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我们大部分人生来就自带的。只不过拥有的时候当做理所当然,只有失去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
接下来,咱们从改变思维 → 理解工作的本质 → 第一条路:探索属于自己的事业 → 另外一条路 → 解决社交恐惧 这5个步骤来一步步说。
1. 先改变思维
心态和思维是决定能不能做成一件事最重要的东西。所以咱们先要改变思维,解放思想。
① 躺平,是开始改变的第一步。
大部分人的问题不是躺平,是躺的不够平。身体躺平了,心里并没有躺平,还在不停地焦虑挣扎,还给自己设定了很高的期望。
彻底躺平就是要做到以下2件事情:
- 扔掉 所有被环境强加在你身上的 错误想法。
你是环境的产物,你现在过的这样痛苦,不是你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外部原因导致的
没工作很正常,人类就不适合大部分工作,国外很多人都没工作
2. 期望归零。
要把给自己设定的那些期望,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完全去掉,满足于现在的你。
活在当下,爱你自己。一直以来你对自己可能都太狠了,别人还没说啥你自己就开始骂自己傻X。
你会说这孙子明显在扯淡,我满足于现在了还咋进步?其实满足于现在才是进步的基础。现在是那个1,后边的进步都是那些0。不停担忧未来的人并不是想进步,只是害怕退步,害怕跌落到一个想象出来的谷底,而担忧未来能带来一点点安全感。
② 第二步:不在乎外人的眼光(No Fucks Given)
东亚最明显,很多人自己就一辈子都是loser,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又不敢离开,为了一点安全感在那忍着痛苦,一边又暗中嫉妒你凭什么幸福。
所有人都只是在那BB,最终承受结果的只有你自己。
③ 第三步:接受现实
接受你的家庭就这样,你的父母就这样,他们在你小时候给你造成了创伤,学校就那样了,社会也就这样。
但是生活是你自己的。
不管给你造成问题的是谁,最终对你的生活负责的人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
“可是这不公平啊!?”
来,和我一起 Rap:

MD,我这喷涌的创造力啊。
④ 看到希望。
要知道,科技的进步的确创造出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咱们前边说其中大部分没有意义,这个大部分指的是比例,但从绝对数量上来说有意义的工作其实是更多了。就比如以前总共有100种工作,其中50种没意义(50%);现在有10000种工作,其中9000种没意义(90%),但是有意义的工作绝对数量有1000种,是以前的20倍,是增加了很多的。
所以不是找不到好工作,而是首先不要被自己的思维局限。
穷则变,变则通。解放思想是改变的前提。
2. 理解工作的本质——价值
工作的本质是,你为其他人创造了价值,其他人用钱来作为对你的回馈。就这一句话。
所以想着钱去工作是本末倒置的,应该想你能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价值就是满足其他人的需求。这些需求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具体举例说明:
- 体力。搬砖、刷盘子、打扫卫生这类底层工作
- 时间/技能。绝大部分打工人的工作都属于这一类,只不过其中所需技能越多的工作给的工资也越高。打工人的价值不是卖给了产品/服务的直接使用者,而是卖给了公司老板。一个公司里从一线操作人员、服务员,到各种研发市场运营人员,到各级管理层,都是出卖自己的时间给老板,换取老板的工资。
- 物质或服务。老板和打工人的不同在于,他是购买你的时间和技能,最终凝结到产品或服务中,提供给其他客户,换取客户的钱。微信淘宝美团滴滴提供的是服务,苹果卖给你手机提供的是物品。日常在大街上能看到的商家基本都属于这两类。比如饭馆、药店、超市、书店 、服装店这些都是提供物品,酒店、房产中介、亲子中心、医院、加油站、银行、快递点、理发店、KTV、健身房等都是提供服务。
- 渠道。直播带货的李佳琦能赚那么多钱,他提供了啥价值呢?渠道价值。他和线下的各种经销商是一个性质,对接了产品方和消费者。对产品方来说,通过他可以让产品触达更多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在他直播间买东西更便宜,这都是价值。还有很多做淘宝店的、一件代发的、亚马逊赚外贸差价的,本质也都是渠道分销商。
- 情绪价值。抖音上做短视频的这些人提供了啥价值?情绪价值。搞笑,新奇,放松,治愈,可爱,美,这些都是人需要的情绪体验,因为人本来就是个情绪动物。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提供的都是情绪价值,比如游戏直播,体育比赛,歌手演唱会,看电影,以及很多公众号、视频内容都是。对应的这个产业链上的人,比如小杨哥这些拍短视频的,C罗这些踢球的,黄渤这些拍戏的都赚了很多钱,因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
那比如爱好做手工的人在网上卖自己做的小玩偶,爱设计的人在网上卖自己做的输入法主题、表情包,爱画画的人卖自己的插画这些是提供了什么价值呢?这些兼具情绪价值与物质使用价值,以情绪价值为主。
- 信息。B站知乎上那些发长视频、回答、“干货”的,他们提供的是什么价值呢?提供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其他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我现在花了一个多星期,做了大量的调研、思考来写这篇文章,价值就是希望可以让家里蹲/失业/躺平的人能理解造成自己这个困境的原因、正确的心态是什么样、该怎么走出来。起码这是我希望能提供的价值,即使只有一个人觉得有用,真正改变了一点ta的生活,这篇文章就值了。
至于回报,一个是我做这个事情本来就很开心,没回报我也愿意。再一个是,我自己经历了很多痛苦,最终我解决了很多困难,我觉得我的经历是有价值的,希望写出来可以帮到更多人。我相信只要持续提供货真价实的价值,所谓的回报最终会以各种形式反馈回来。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事业、职业、商业,本质都是这两个字——价值。很简单,很自然。只是有太多人总想着把别人当傻子,想通过各种操控来获取金钱。有些人可能受限于成长环境,文化不高,钱不多,不会像一些人那样花言巧语,但是其实所有人内心都能感受到你是不是真诚的。因为这是人美好的天性。
3. 第一条路——探索属于你自己的事业
大致路线是: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再基于兴趣开始自己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兼顾现实。
为什么要走这么一条路?因为就像前边说的,人既需要物质价值,也需要情绪价值,光有工资是不够的。那从事业的角度讲,最大的情绪价值来自于哪呢?来自于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创造价值。
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事呢?这里要先说一下,你喜欢的事不止一个,而且会变。所以你要找的不是某一个工作(因为大部分工作200年前根本不存在),而是一件或者几件让你感觉充满动力、又有意义的事情。
不要长期做明知不喜欢、仅仅为了赚钱的工作。也不要不明目的地考公考研,这本质上只是一种拖延和逃避,给自己一种“我在上进”的安慰感,考上了也不一定带给你快乐。
1. 找出可能的职业方向
先用这个我打磨多年的方法获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方向列表。我把这个方法称为“3C职业探索法”(Contemplate, Content, Confine):

具体操作:
① 把以下每一项过一下,拿个纸笔/文档,沾边的就记下来:
- 回忆自己干什么事时候有能量,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 回忆其他人对你的评价,认为你干什么干的比周围人好。
- 回忆之前在哪里见过的什么东西,是你很感兴趣的。可以是一个小买卖,一个物件,一个视频,什么都行。
- 自己对哪些东西虽然还没尝试过,但是有兴趣想尝试。
- 看一遍这个大学专业分类目录,看自己对哪些专业感兴趣。比如我是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写作、营销、编程感兴趣
- Appstore里的App,B站,知乎,亚马逊,或者线下书店的各个分类下的内容浏览一遍,看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全不加判断记录下来
- 看看你的知乎、B站的关注列表和收藏内容,都是哪些话题下的人/内容?
这个列表的每一项我都干过。
这个过程可能会用个几天到一周时间,不要急,哪怕一个月也完全OK。这一段时间的价值比你看电视剧打游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好处是,现在世界上其他人在干啥、靠啥赚钱,基本上都能在网上找到,所以把上边这些问题过一遍,就已经涵盖的很全了。
接下来开始对记录下来的可能的兴趣点进行 筛选:
② 第一次筛选:输入vs输出。
我们要找出来适合输出的,去掉只是对输入感兴趣的。啥意思?比如B站的搞笑视频、游戏直播、赶海做饭等等,这些你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我只是想看这些视频,还是想创作这些内容?”前者是输入,后者是输出。只留下愿意输出的。
③ 第二次筛选:有没有现成的能变现的商业模式。
只留下前人已经躺过路,能变现的。比如做手工,已经有人靠抖音直播/视频的方式接单了。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跟着前人就足够了。
④ 第三次筛选:变现的时间长短。
这一步不算筛选,算是排序。根据这个兴趣点需要投入多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开始变现的时间,由短到长进行排序。比如跳舞画画这类,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而且要找到能把你和其他跳舞画画的人区别开的闪亮点,而营销这类就相对容易上手。
到此,你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列表。接下来可以逐项尝试列表上的项目了。必须实际尝试,因为大部分工作呈现给你的只是个表面,背后实际要做的事必须得亲自体验才能知道。
2. 开始尝试这些可能的职业方向
记住这时候咱们的目的不是赚钱,是探索,是实际体验干这个事到底是在做啥,什么感觉。但是因为从开始探索到能有收入需要比较长时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先保证基本的生活。
- 首先,如果能去已经在做这个事情的人/公司那里打下手,就不建议自己干,因为一个人干的话一是前期投入试错成本高,二是干一段时间没有外部反馈容易放弃,三是他们更有经验,会让你学的更快。
- 如果对方对你要干的职位没有硬性基础技能要求:那你可以和管事的人说,“我可以不要钱,管吃或者管住就行”。这句话给对方说明了两件事:1.用你的成本很低,2.你来了肯定不是来混的,而是来认真做事的。这种人一般谁会拒绝?
比如你感觉楼下卖烤肠的路边摊/奶茶店就挺有意思,那你就可以去和卖烤肠的小老板说,我来你这里帮两天忙,工资你看着给就行。他肯定愿意,这个过程中你就问他做这个小生意的门道。这比你自己先买一大堆机器材料开始尝试好得多。再比如你感觉做直播有意思,那就找个小的MCN机构去打下手就OK,直播背后的团队里有很多角色,只要真诚总能找到能打下手的职位。
- 如果对方有硬性基础技能要求:那就根据自己情况,先干不喜欢的工作,比如服务员,收银,外卖,或者有能力的话找其他对应的不加班的工作,然后用赚到的钱报课、学习、积累基础经验。这本身也是个体验、尝试的过程。然后再去找对应的职位进行实际尝试。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用实际的小项目来边干别学,不要干学理论,没意思没成就感。
- 如果是只能自己尝试的事情,或者实在找不到做这事的组织,那就自己直接上手好了。现在不管干啥网上免费的视频教程都有一大堆,这些免费的视频一般足够咱尝试这个事情适不适合自己了。比如做手工,买点材料看个视频就开搞呗,就当玩了。失败了有啥损失,反正咱本来也啥都不会,没人知道咱是哪根葱。那些已经做起来点规模的人反而不敢轻易尝试轻易失败。
反正已经都蹲家里了,尝试的过程只可能比现在好,生活更丰富了,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顺便还能赚点钱,这等好事,还等啥?
4. 另外一条路
上边说的是走自己的兴趣这条路,这条路是首选,因为能获得更充实的人生。但是这条路也有问题,就是这个探索的过程可能会比较长,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另一条路也是可以的,那就是把工作就只是作为一个能赚钱的事情,在工作之外发现更多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也能过得幸福。
但是你的工作还是要满足2个基本标准:1.你不讨厌它 2.能有自己的时间。
- 可以不喜欢,但是绝对不能讨厌。因为人生命里的大部分白天都是被工作占掉的,长时间被逼着做一件不喜欢的事,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压力焦虑烦躁这些会让你免疫力下降,然后各种身体上的问题就都来了。非常得不偿失。
- 有自己的时间是活的像个人的前提。下班了之后你才能锻炼身体、交友、陪家人、娱乐、看书、发展兴趣爱好。
换环境:走这条路反而也带来了一定的自由,因为反正你只是找个能赚钱不加班的工作,在哪都能找,那建议开始考虑一件事情:换环境。换工作,换城市,甚至换国家都是可以的,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换个环境就能解决咱们前边说的6个层面里边 工作和社会 这2个层面的问题。
豁出去,活下来。
5. 解决社交恐惧
① 理解所有人的核心本质都是一样的
不论性别年龄种族国籍,所有人都:
- 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 受到过伤害
- 伤害过他人(有意或无意)
- 害怕受到伤害
- 受过苦(生活上,心理上)
- 渴望被爱
- 希望过的幸福
- 内心住着一个小孩
当然由于所有人都是自己能接触到的那点生活环境的产物,所以有些人的确心理扭曲的厉害,比如从虐待其他人中能获得快感。但是这种人很少很少,而且即使他们也符合上边说的核心本质。
由于之前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某一个人的伤害,就认为他那一类人都是那样,这不是现实,是对现实的扭曲。比如小时候被某个男的猥亵过的女孩,长大后会觉得所有男人都是恶人。被中学时候初恋女友劈腿的男生,成年后会觉得所有女生都是bitch。
② 期望归零
放掉所有的期望。从最最微小的行动开始,一小步都算是完成了一天的目标。目标一定要非常小,稍微大点就算你违规。
比如你今天能:走出大门5米就返回来。或者趁没人出去买了一次东西。或者与任何陌生人说了任何一句话。这都算是今天的目标顺利完成,奖励你自己一点好吃的或者好玩的。
随着感觉这个小任务可以比较舒服的完成了,再稍微加一点,比如在网上投一个简历,进一步能面一下试(不看结果,出现在面试现场就算成功),或者能随便找个工作先干着都算成功。
③ 加入一个互助团体
类似于国外的AA戒酒会团体,一些同样社恐的人可以组成互助团体(比如建个群),每天给其他人说说今天的小进步,互相鼓励对方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这种归属于一个小组织的感觉会带来安全感,还可以互相激励。
随着你一点点进步,自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信心和对生活的掌控感,外界也会给你好的反馈,再有了工资,慢慢就能走上正轨。
来 High Five 一下祝贺你看到了这里!
你觉得哪部分内容对你有用?随意在下边评论留言,我每条都会看。我也想知道你对这个话题的想法。
如果能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觉得需要的人,就更好了~
点赞,关注,更多思考陪你慢慢聊。
我写的东西都是首发在这个网站tedwild.com上,我在网站上写自我帮助、自我提升、正确的生活心态相关的经验。可以先从这几篇里找一个看看,你不会失望的:
Asking questions are in fact pleasant thing if you are not understanding something
completely, except this piece of writing gives nice understanding even.
Thanks, hope this helps. I will keep writing or create videos on mindset and how to live a happier life. Stay tuned!
It’s the best time to make a few plans for the future and it is time
to be happy. I have learn this publish and if I may I want to recommend
you some fascinating things or suggestions. Maybe you can write subsequent
articles referring to this article. I want to read more issues
about it!
Glad you think it’s valuable. I am posting a series of new posts regarding the topic of bad mindsets and good ones that can leads to a happier life. Come back often and stay tuned!
You can add this website to your home screen on your mobile phone, and it looks just like an app, and you can open it whenever you like and see my new articles.
This is my first time visit at here and i am really impressed to read everthing at alone place.
Haha, there are more solid mindset tools to come, I have just started!
Wow that was unusual. I just wrote an extremely long comment
but after I clicked submit my comment didn’t appear.
Grrrr… well I’m not writing all that over again. Anyway,
just wanted to say fantastic blog!
Glad this blog helped you a bit man.
从知乎引导到这来的,很久没看到过这么高质量的博客了,长而不冗、言之有物、含水量极低。
感谢认可。网上的噪音太多了,大部分人都在做一些搬运,想着短期赚钱。我会play the long game,最终都会看到的。
可以在网页上把这个网站添加到手机主屏幕(变成一个App图标),就可以随时看到我新写的文章了
Hey There. I discovered your weblog the use of msn. This is an extremely well written article.
I will be sure to bookmark it and come back to read extra of
your helpful info. Thanks for the post. I will certainly comeback.
Glad this helped. I will keep posting my new insights on mindset and how to live this life a little bit happier.
You can add this website to your home screen on your mobile phone, and it looks just like an app, and you can open it whenever you like and see my new articles.
I absolutely love your blog and find a lot of your post’s to
be exactly what I’m looking for. Does one offer guest writers to
write content available for you? I wouldn’t mind publishing a post or elaborating on a lot
of the subjects you write about here. Again, awesome blog!
看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