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想法模型(ATM)

我在这篇关于人类“想法”的文章里说过,人的大脑永远在不停地思考。大脑在一刻不停地产生想法,而这些自动产生的想法叫“自动想法”。

通过几年的冥想,我总结了自动想法的规律,我叫它“自动想法模型(Automatic Thought Model, ATM)”:

自动想法模型由两部分组成:想法触发点和想法链。

想法触发点有3种:

  • 最近发生的触发了你情绪的事情(比如让你觉得不公平,生气,感兴趣,高兴的事情)
  • 即将发生的能触发你情绪的事情(比如让你担心,激动的事情)
  • 正在发生的吸引你注意力的事情(比如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

想法触发点都是事实或者记忆

想法触发点会触发想法链。想法链包含一系列的想法,由大脑对这些想法建立的联系连接在一起。从想法触发点先联想到想法链中的第一个想法,再由第一个想法联想到第二个想法,依次往下联想。与想法触发点不同的是,想法链中的想法除了事实和记忆,还有认知想法,比如想象,计划,推理,创造,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想法链发生的很快,十几个想法可以在几秒钟内串联闪过,而且经常是你意识不到的。

一个自动想法模型有这两种结束方式:

  • 另一个想法触发点冒出来,触发了另一串想法链
  • 你意识到了这个想法链,并主动打断它,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比如冥想时意识到自己走神,就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一个例子

想法触发点:你看到了桌子上的香蕉(事实)

想法链:

→ 要吃它么?嗯……这会儿先不吃(推理)

→ 那个youtuber XXX喜欢用香蕉作为一个符号(记忆)

→ 她喜欢在视频结尾把香蕉掰断(记忆)

→ 好长时间没有看到她更新了(推理)

→ 她现在干啥呢?(问题分析)

→ 可能是在唱歌吧(想象)

→ 啊好想念Kent啊(另一个北欧乐队)(记忆)

→ 他们的告别演出现场真是太感人了(记忆)

→ 上一次我看现场演出不小心把饮料泼在一个漂亮女孩衣服上了(记忆)

→ 擦,我现在没有女朋友(事实)

→ 之前看过的那个TED视频说孤独是能杀人的(记忆)

→ 要么加入一个读书会来认识女孩?(想象,创造)

→ 《如何生活》是一本好书(推理)

→ ……

这些想法总共也就需要几秒钟。这个想法链会继续往下走,每一个新想法都是从和上一个想法有关联的某个点联想出来的。直到一个新的想法触发点触发另一串想法,或者你主动意识到然后打断这个想法链。

自动想法模型(ATM)的2个特点

  • 不可能在想法触发点刚出现的时候就意识到想法链,一般都是在想法链已经进行了一会儿之后才能意识到。

  • 越是能活在当下(正念)的人,想法触发点就越是接近当下,也越能更早地意识到想法链。而对于有心态问题的人,比如焦虑的人,想法触发点更倾向于是更早的过去或者更远的将来的事情,而且也更容易被自动出现的想法带的更远,也就是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

想法触发点为什么必须是触发了我们“情绪”或者“注意力”的东西?

每天其实有几百万件小事发生在你身上,而其中能触发我们“情绪”或者“注意力”的东西是大脑认为对我们的生存重要的东西。

为什么是想法链?为什么不是单独一个想法?

大脑就是通过在不同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学习和构建思维模型的。

这自动思维模型有什么用?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动思维模型只是我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的一个关于我们的想法更深更细节的事实而已。而认识我们的想法是解决我们的创伤心态,通过自助变快乐的基础。

加入Reality

每周3分钟的现实,1%的快乐,只有周报才有

没有垃圾,只有全网难找的干货.